第409章 巨大的钱景 2/4-《超级电子帝国》
第(2/3)页
“这样最好了。”船夫就点点头,不管之后林铮是否决定使用胶体电池,自己都尽到了一个朋友的责任。
见林铮没有当场答应的意思,船夫也不深谈,自己尽到了做朋友的责任,如何取舍那就是林铮的事儿了,他话题一转,“你不是打算入股沈蓄么,我在沈蓄那边的朋友帮咱们问了,沈蓄那边原则上同意咱们入股,也可以开发针对性的动力型胶体蓄电池,但他们要保持控股比例……咱们两家公司可以以800万rmb入股40。”
“800万rmb入股40?沈蓄是不是穷疯了?”林铮瞪大了眼睛,吃惊地道,“为了这么一点事,你专程跑美国一趟?你太给我面子了吧?”
800万入股40,意味着整个沈蓄价值2000万,林铮可不认为沈蓄价值2000万,哪怕他们刚刚从德国引进了免维护胶体蓄电池的技术也不例外。
“哪儿呢,”船夫兄笑的厉害,“沈蓄的人说了,也就是现在他们财务方面有些压力,这才给了咱们一个入股的机会,否则每10的股份最少要300万。”
“美死他们了,”林铮哼了一声,语气极其的不屑,“他们这就不是个合作的态度,真的惹火了我,现在就找人从他们买技术……合作是一回事,可也不能把咱们当凯子宰吧?船夫,我对电池行业不是很懂,你觉得什么价位比较合适?”
船夫兄倒是一点都不客气,沉吟了一下,道,“以我对国内电池行业的一点浅见和我对沈蓄的了解,我觉得……40的股份,500万至600万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数字。”
“那你看着处理吧,谈好了之后给我说一声就行。”林铮随意的道,听上去似乎对这件事并不是很在意。
这是故意装出来的不在意还是真的不在意呢?林铮的反应让船夫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原本是打算借着这个事试探林铮对胶体电池的真实态度的,可林铮的态度反而越发让他有些摸不清头脑了……这个年轻人,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厉害的多啊。
在起初,船夫并不是很看得上胶体电池,但自从上次林铮和他打了个招呼之后,仔细分析了一番国内个人短途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船夫愕然的发现,林铮的话果然十分有道理,随着禁摩城市的逐渐增多,可以预见的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步入“禁摩”的行列,但老百姓对廉价出行工具的需求是刚性的,没有了摩托车,必然要有类似的短途交通工具来替代,续驶里程在35至50公里之间的电动摩托车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届时国内对电动自行车的年需求量将可能达到1000万辆以上……船夫也没想到,自己预测的数字只有实际销量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相对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虽然短了点,但使用成本更经济,价格也更便宜,绝对是下一步市民短途交通的第一选择,而受限于成本,电动自行车不可能使用镍氢、镍铬以及更加昂贵的锂离子电池,唯一的就只能是免维护的胶体蓄电池……年需求1000万辆电动自行车,包含更新和新车需求,这意味着每年需要最少5000万块以上的胶体电池,这是一个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庞大市场。
面对着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哪怕船夫之前再怎么看不上铅酸蓄电池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哪怕只能够在这块大蛋糕上切下十分之一,那也是每年超过10亿的销售额,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无视这么庞大的市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