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帅,恐是老贼孟知祥到了!”银甲白枪的郭威勒住马缰绳的时候,长枪锋刃仍在滴血。 “来得倒也及时!”李从璟止住了奔战的脚步,却是冷笑一声,丝毫不以为意。 “此贼端得是狡猾,事先我军斥候竟无探报传回,眼下老贼已近在十里!大帅,末将等何以迎敌?”郭威问这话时,神情间有跃跃欲试之色。 “孟知祥来的及时,兵马也有万人上下,若是令其与李仁罕部合力,则兵力还胜过我军,乍一看来,的确颇有阵势。”不是看起来颇有阵势,是的确很有威胁,但李从璟仍旧没有半分紧张之态,反倒显得胸有成竹。 他的确胸有成竹。 此番孟知祥驰援玄武城,在路上只用了四日时间,行军可谓极快,不仅如此,因他是秘密离开成都,军队也是秘密调度,当旁人发现孟知祥已不在成都时,他其实已经离开成都近百里。 这个“旁人”,就包括军情处。 虽然军情处这次动用了“飞鸽传书”,但也没有争取到多少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在李从璟得到军情处的汇报后,即便是当时立即发军驰援玄武城,在时间上也跟孟知祥不相上下。 因为成都距离玄武县,本身就只有两百余里的路程。 彼时,李从璟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意识到了。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李从璟是否立即发军了? 的确如此。 不仅是立即发军,而且驰援部曲,也早已处在随时待命的状态,这就省去部曲的准备时间。 因为驰援玄武县,本就是已定之策,李从璟要等的,不过是一个时机。 原本,若是孟知祥不立即驰援玄武县,李从璟也许会再等上两日,但既然孟知祥已经来援,李从璟就不得不提前行动,以求赶在孟知祥前面抵达玄武县。 孟知祥之所以秘密离开成都,秘密调动军队,目的就是为了争取两日左右的时间。而事实上,他也的确争取到了这个时间,并且迫使李从璟不得不提早行动。 但李从璟也赶在孟知祥前面到了玄武城。 虽然只早了一两个时辰。 也就是这一两个时辰,让李从璟打开了局面,占据了主动。 问题是,李仁罕应该知道孟知祥的行踪,他为何就没能坚持住这两个时辰? 答案很简单,因为李仁罕并不知道李从璟会来。等他知道的时候,哪怕明知孟知祥即将来援,他也控制不住战场局面。 李从璟看着郭威,认真道:“敌我双方战至此处,谋略已经用尽,算计也再无用武之地。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方面的较量上,我等并未输给孟知祥。而接下来决定此战胜负的,是两军战力实打实的比拼。郭将军,狭路相逢勇者胜,今日奋战于此的,都是我大唐王师之精锐,你可有殊死一战之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