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平妻?没门-《庶女的生存法则》


    第(3/3)页

    李氏连忙劝了几句,何氏林氏也跟着劝,老太君哭了一阵子,总算无耐接受现实,拭了眼角的泪水,忽然发现如情一直在自己怀中默默地流泪,越发心疼,又搂着她,大骂向家的无耻下流,无情无义,背信弃义,重利忘义,不得好死。

    李氏也一个劲地痛骂向家落井下石,岂是正经读书之人。

    老太君一边轻轻拍着如情,一边老泪纵横,“哭吧,哭吧,我可怜的孩子。好好发泄一下吧。”

    如情果真放声大哭,她确实忍不住了,是得好好发泄一下了。而她的发泄方式除了扎小人、捶枕头外,也就只有哭了。

    何氏见她哭成这样,心里也不好受,偷偷拿帕子试着眼角。最终被如情的哭声感染,也忍不痛哭出来。

    林氏左右望望,干脆背过身去。

    李氏左右瞧瞧,一副讶异的模样,后来还是刘妈妈撞了她一下,这才后知后觉地拿着帕子抹眼,然后哭天抢地喊道:“我可怜的孩子,你怎么这么命苦呀……”

    刘妈妈唇角抽了又抽,见李氏活像哭丧似的,总算忍不住,上前拦住她,劝道:“太夫人,莫要再哭了,当心哭坏了自己的身子。”

    李氏立即打住,唉,论哭功,她确实得好生练习练习才是。

    如情直至哭得筋皮力竭,声音嘶哑,双目红肿,这才堪堪消了音。待她总算哭过够后,这才从老太君怀里直起了身,声音吵哑道:“让奶奶担心了,是孙女的罪过。”

    老太君心疼地拉过她,沉沉叹气,“这哪能怪你呢。可是,情丫头呀,你可想过没有,向家再是无理,可一旦退了婚,你的终生大事,可就悬了。这日后想再找个像样的婆家,可就难了。”

    如情抬头,目光坚定,“孙女知道,一旦与向家退婚,孙女确实再难找门当户对的官宦人家。可那又怎样?人生在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向家都打脸上门了,若还忍气吞生,又岂不让他人打心里瞧低了去?孙女已前后考虑清楚了。至多两年,若是孙女仍然嫁不出去,那我就离开京城,让奶奶帮我找个家境殷实的庄户人家吧。”地主虽没没有当官的地位高,但又比商人高一截了。并且,这个时代的地主,可不是旧中国那时候的为富不仁黄世仁之类的,这儿的地主,大都还是比较仁善的,修桥搭路,挤济乡邻,这样的人家,家中虽无绫罗绸缎,也无山珍海味,但一辈子是不愁吃穿了。并且性子淳厚朴素,哪有那些官宦之家的斤斤计较、见利忘义?

    其实老太君又何偿不这样想呢,但想到她从小养到大的孙女,一直养尊处忧,到头来却得低就庄户人家,心里也难受的紧,忍不住又暗自哭泣起来。

    何氏见祖孙二人哭得伤心,又劝道:“太君,事已至此,再是伤心又有何用?还不如打起精神来,把向家的事弄妥当了,再给妹妹寻一门妥当的婚事方是正事呀。”

    林氏也跟着道:“大嫂说得有理,咱们唯今之计还是先与向家把婚给退了。免得他们欺人更甚。”

    老太君抹抹眼泪,铿声道:“知廉媳妇说得不错,哭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晴丫头,莫要再哭了,奶奶定给你寻门比向家更好的婆家来。”

    何氏迟疑道:“那,需要请靖太王妃出面么?”

    老太君断然道:“她是媒人,当然得由她出面。”

    按照大庆朝的婚姻,讲究父母之信媒妁之言,当然退婚也需要父母和媒人来协商。当初与向家订婚也是有一纸婚书的,这份婚书由媒人靖太王妃来写,写好后一式两份,按下手印之后两家各一份,妥善保存。表示向家与方家的婚约正式成立。

    但。如果要退婚的话,媒人也得在场,并且需要媒人再写一份解除婚约的婚书,也是按下手印两家各一份。然后把原来的婚书毁掉就成了。

    靖太女妃在闻得方家要与向家退婚,吓了一大跳,连忙问了原因,李氏按着老太君教给她的话照背如流,“这事儿,还真不能怪向家的。太妃也知道,最近方家出了大事,我家老爷丢官罢职,大半财产也都没了。如情又是个庶出的,配向家公子,实是方家高攀了。再来,向家的表姑娘与向家公子已有了肌肤之亲,表姑娘又是向夫人的至亲侄女,又自带十万嫁妆,并且性子还是个刚烈的,我家如情深感自己无论是嫁妆还是身份,都样样不如人,又得知表姑娘为了此事一味的寻死觅活,这人命关天的事儿,自已名声又算得什么,这才抱着成全表姑娘的心思,自请下堂。所以,还请太妃您亲自出面,把两家婚事退了才好。”

    靖太王妃一听这话,便气得当下沉了脸色,她也知道自家嫂子一向重财忘义,但没料到她会如此行事,当下安抚了李氏,令人套了马车,直奔到向家。开门见三就责问起嫂子来。

    向夫人昨日受方府一通气,直到如今心头都还气不过呢,横瞟了小姑子一眼,阴阳怪气地道:“我知道妹子一向看重方家,方家书香门弟,耕读传家,我向家能与之攀上婚事,实是祖上积了德。可是,方家仗着门弟就阻止你侄子纳妾,这岂不犯了七出?那方家闺女能自请下堂,自是再好不过了。”其实,向夫人回来就被男人给斥责了顿,说她这样做,岂不背信弃义?并落井下石?日后向家在京城岂不成了笑柄。向夫人也有后悔,可却又经不得侄女一通又一通的寻死觅活,并且侄女自觉愧对向家,让表哥的婚事告吹,她深感恐惶,愿把自己的财产全捐献出去,自己再削发为尼,绝不让表哥难做人。

    向夫人一听侄女这么说,心都快拧痛了,连忙又一通安抚,堵气说:既然方家不愿与向家结亲,那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干脆让她作向家的正妻。

    然后童青雯泪流满面抱着向夫人感动了半天,最后,她抹了泪水,对向夫人道:“姑母对青雯的一片慈悲之心,青雯没齿难忘。青雯发誓,一旦成了向家的媳妇,定孝顺姑母,侍奉表哥,持家操作,主持中馈,绝不让人小瞧了去。”向夫人心里盘算了起来,侄女虽然家世不行,但重在嫁妆丰厚呀,足足十万嫁妆,可是向家的几十倍呢,若是有了这笔财产,日后儿子在官场一路打点,可不比靠靖王府打点来得差呀?

    想到这里,向夫人觉得与方家退婚倒也是明智的,方如情区区一个庶女,父亲官儿都没了,家财也没了一半,日后嫁进来,就那么点嫁妆,说不定向家还得养她呢,与其娶个无用的媳妇,还不如娶侄女来得划算。

    有了想法的向夫人对小姑子的指责不以为意,只淡淡地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也深感痛心。可是,青雯一个女儿家家的,清白的身子让你侄子给毁了,于情于理,咱们都得负起这个责,是吧?他们方家凭什么这么不讲道理?”

    靖太王妃气得脸色发白,她指着嫂子,连声三个好字,“嫂子果真算得比谁都还要精。是不是瞧着方家没落了失势了,不想与之结亲,又瞧着自家侄女自带丰厚嫁妆,所以眼红眼馋了?这才想了这一石二鸟的好法子。”

    向夫人脸色一红,忍不住强辩:“妹子说哪儿去了,我也不愿出这样的事呀。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打了骂了罚了也不济于事,青雯那孩子的名节仍是毁了,难道你侄子不该负起责任么?方家再是门户高贵,但也得有慈悲之心才是,居然眼睁睁着让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受尽委屈却不闻不问。开口忠孝,闭口仁义,他们方家就是这样行事作派的。”

    靖太王妃气得面色通红,冷道:“我说不过你。反正你就是瞧着方家失了势,这才背信弃义找了侄女来做出场好戏逼使方家主动退婚。嫂子打的好主意。这样一来,既踢掉了有可能对向家无甚益处的媳妇,又娶了侄女进门,如今京里的人哪个不知,向家的表姑娘之所以进得门,可得归功于十万嫁妆的缘故。呵,为了那点财产,嫂子就甘愿把向家置于风口浪尖不顾。果真是好眼光。”顿了下,又继续道:“嫂子走着瞧吧,方家虽然如今失了势,但方家的几个哥儿可都不是吃素的,你这样得罪了方家,方家定会报复的。方家的大姑娘嫁入平阳侯府,二姑娘已是豫郡王府的世子妃,三姑娘又即将嫁进庆昌侯府,姐姐兄嫂个个都得力,你这样明着得罪他们,若有三长两短,我一概不管了。”

    向夫人被说中了心事,面上难堪,昨晚丈夫也与她分析了利害,心里本是不以为然的,但见小姑子气势汹汹,这些年来的忍气吞生总算暴发了,冷笑道:“我知道,妹妹一心一意替娘家作想。妹妹贵为王妃,吃香喝辣,穿金戴银,又何曾过问过自己兄长的死活,更别说自己亲侄儿了。日后就算翰哥儿讨饭吃,也不会怪在妹妹头上的。”

    太王妃一听这话,完全是不可置信了,她猛地盯着娘家嫂子,头上的凤叉吐出的南珠急剧颤抖,“你这是什么话,这些年来,难道我帮你们还不够么?给兄长谋差事,翰哥儿出身后又送田庄又送铺子,还给翰哥儿请西席,还有玉姐儿,玉姐儿出嫁,我也是给了两份大礼,前年兄长也还在王爷的打点下升了官,还有……”

    太王妃原还想继续说下去,但见向夫人面色不惊不躁,只下垂着唇角,抬头望着头顶屋梁,一口气便提不上来,几乎哽在当场,心酸的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她死死咬着唇,瞠圆了眸子,努力不让眼角的酸意泄露分毫,她深吸口气,染成桃花色的指甲深深刺进肉里……

    向夫人也觉自己有些过了,又调整了面部,对小姑子假假地笑道:“哎呀,嫂子说话从来不经大脑,妹妹千万别放心里去。妹妹对咱家那是一心一意的,对翰哥儿玉姐儿也是真心实意的维护。嫂子刚才一时性急,口不择言了,还望妹妹不要往心里去。”见太王妃死死地盯着自己,心里也很是后悔,恨不得抽自己几巴掌,又亲自与太王妃倒了茶,“来来来,天气越来越热了,喝茶,喝茶。刚才确是嫂子不对,嫂子向妹妹陪个不是。”

    太王妃并未接过茶,只一昧的盯着她,向夫人被她盯得不自在来,强笑道:“怎么,妹妹,咱们多年姑嫂情谊,当真就要因这几句话而毁于一旦?好妹妹,是嫂子的不是,妹妹就绕了我这一糟吧。”

    太王妃摇头,缓缓道:“时候不早了,我也要回去了。”说着便起身,也不顾向夫人的劝阻,一路疲惫地离去。

    回到靖王府的太王妃躺在琅珐金丝牡丹垫上,靠着金丝蟒枕,心腹婆子宋江家的替她轻轻地揉着太阳穴,轻声道:“舅太太本就是蛇心不足的人,太妃何苦与她置气?没得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太王妃摇头,有气无力,“你要我如何不气?这些年来一心向着娘家,付出良多,却被当成……她当真以为,我这个王妃真有想像中的威风么?”

    宋江家的轻声道:“太妃确实不容易的。舅太太也太得陇望蜀了。那如今,太妃准备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算了,翰哥儿的婚事,我也不想管了。随他们折腾吧。若真的黄了,方家要报复也尽管冲他们去,与我何关?”刚才向夫人那番话和表情,是真的把她打击倒了,靖太王妃一阵心灰意冷,心想着,退婚就退婚吧,大不了丢一回脸罢了。

    ------题外话------

    高氵朝来了,又想念亲们的鲜花钻石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