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别人头上的蝴蝶宫花-《庶女的生存法则》


    第(3/3)页

    玉琴有一会儿的茫然,“就是在咱们的琳琅园的花埔里刨了坑,装进盒子里一道埋了。”见如情神色不豫,小心地问道:“姑娘,可又出了什么事?”

    如情拧眉,“那宫花,我今日里又见着了。”并且还是杨启宁头上。尤其那杨启宁故意让她发现的架式,估计也知道这宫花的典故罢。

    玉琴并不大了解这宫花的典故,只知道是当年李骁送给如情的陪罪之物,不过瞧如情一脸的凝重,也知道事情不妙,再三保证自己是真的拿出去埋了的,为怕被别人瞧见,还又在土堆上弄了些枯叶遮着。

    如情摆摆手,她还有另一个担忧,这宫花有两枚,李骁一枚,太妃也有一枚,难不成,这杨启宁头上那枚宫花,会是太妃给她的么?

    ……

    宫花一事一直让如情如哽在喉,可问李骁,李骁也是一脸茫然,“你不都扔了么?还问?”

    如情说:“不知母妃手中那枚宫花可还保存着?”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那王爷可否帮我问问嘛。”

    李骁狐疑,“好端端的,怎么又想起这事了?”

    如情故作害羞,“讨厌,人家想着这宫花也算是咱俩的订情之物,可惜却让我给弄丢了,现在想来也破觉遗憾,所以这才想着若是能把宫花找回来,好好保存着,将来传给咱们的儿子媳妇,岂不更好?”

    李骁眉毛松了下来,换上柔柔的眉眼,柔声道:“嗯,你说得对。可惜你那枚宫花却找不着了,我这便向母妃要去。”

    压住心中的欣喜,如情也柔柔地狠狠点着头,“那现在就去嘛,我得好好找个像样的盒子,仔细收着。”

    受如情的喜悦感染,李骁点头,果真去找了太妃。

    但不一会儿便回来了,脸色阴沉至极,如情心中一跳,压住心头的沉重,问:“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李骁无声坐了下来,眉头皱得老高,望着如情也跟着疑重的脸,沉声道:“那个宫花,居然不见了。”

    虽然吃惊,却也在意料之中,如情压下心头的不安感,轻声问:“好端端的,为何会不见呢?可是有下人手脚不干净?”

    李骁摇头,“这宫花虽也能值几个钱,可比起母妃妆盒里的其他头面,可就毫无看头了。底下人想偷也不会眼光这么差。”

    如情木了会,轻声道:“那这宫花的典故,除了太妃和王爷外,可还有其他人知道?”

    “只有宋嬷嬷。”李骁神色带着疑惑,“可是,宋嬷嬷对母妃一向忠心耿耿,自不会拿这不值钱的玩意。”

    如情点头,排除宋江家的,那么太妃屋子里的其他人,可就有嫌疑了。

    就算杨启宁手头这枚宫花是太妃这儿出去的,但太妃的卧房,又岂会让她一个外人私自进得去的?肯定还通了内鬼才有这种本事。

    但,太妃身边除了心腹宋江家的,就数一位廖公公,其他的六名大丫头也有作案嫌疑了。这涉及范围太广,并且宫花何时不见的,也没个眉头,也就无从查起了。

    新年里的事儿繁多,如情暂且压下心中疑惑与不安,投身其他庶务上。

    因为大年初一,又要宴请与靖王府关系最好的王侯们,例如宁静大长公主,景王,齐王,腾王,成王,令国公,成国公,宁国公,还有庆昌侯、泽云候,傅家等这些人大都携家带着,好些也还是晚辈,如情光打赏就分别给出了十数个碧玉簪子,四对赤金镯子,及羊脂玉打造的玉佩,板指,还有珊瑚珠做的串镯五对,南珠串起的耳环十来对,橙金打造的金步摇六个,还有其他或亲或近的或远或厚的小辈,心痛的似要滴血。

    因为既是主人,又是新人,如情一直侍候在朝月厅,在场全是长辈,如情还只能站着,端茶倒水,并还时常受些训戒教晦,虽然有些只当屁放,却还得恭敬受着,捱得好不辛苦。

    尤其庆安公主似乎与她结了仇似的,一会儿要吃果子狸,一会儿要吃百老汇里的烤鸭,一会儿又要吃天香楼的酱猪蹄,反正节目特别多。因为她是公主,又是出嫁的姑奶奶,在如情面前,也属娇客,如情好生好气地侍候了一通,也尽量满足,但遇上实在无法满足的,这丫头便来上一句,“嫂子是如何当家的?连这些过年的起码的都没准备妥当,到底是小户人家出来的。”

    通常情况下,如情也不吱声,只是望向宁静公主。宁静公主便会狠狠教训这个媳妇,让她出去玩去,不许再出现在正厅里。

    除了庆安公主这个极品外,第二位极品当要属庆昌候府的千金杨启宁了。

    今天的杨启宁一身隆重的锦衣华服,珠饰明亮,妆容艳丽,按着身份,也要叫如情一身嫂子,但却只叫一声“姐姐”。对如情百般冷淡,但在太妃却前却是异常恭敬,侍候得好不贴心,如情端茶过去,她立马接过然后亲自侍候着太妃用茶,太妃说要吃果子,她立马拿了果子自己削了,侍候得殷勤至极,

    如情也是第三回见着这杨启宁,果然不出意料,今天的她又戴了这枚蝴蝶宫花。而如情仔细观察太妃的神情,似乎太妃也已察觉到了,神色有一瞬间的冷厉,又飞快地望了如情一眼,如情也作出不解的模样,太妃心中疑惑,但面上却未多说什么。

    对于此人给自己的称谓如情只莞尔一笑,“到底是规矩人家出来的,只是妹妹叫我这一声姐姐……亲家老太太觉得是否适合呢?”如情把问题抛向杨太夫人。

    杨老太太是庆昌侯府的老夫人,从一品诰命夫人,两个儿子也争气,所以在京城贵妇圈中,可谓是声威显赫,所到之处,无不巴结奉承,

    杨老夫人陡然被如情这么一问,也知道自己女儿打什么主意,险些撑不住老脸,剜了女儿一眼,斥道:“没规没矩。先前叫王妃一声妹子也是当得的,可如今,你也得恭敬叫一声嫂子。如何还姐姐长姐姐短的叫?”

    杨启宁咬唇,面有不忿。

    ------题外话------

    首页推荐了,亲们给力点哦,俺也得努力努力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