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三百一十八回 决战之始-《三国一军师》


    第(3/3)页

    他难道是想置诸葛孔明于死地?

    想到这些,相较诸葛亮来说,同时是诸葛珪之子,诸葛瑾就显得非常稳重,经事多年未曾有过差错,一直勤勤恳恳的留在青州治政。

    沮授由此向着陈翎言道:“诸葛亮太过年少,兼主公之女即将临盆,身边不能无人,我意上书荐子瑜出镇徐州。”

    陈翎听得沮授之言,甚感无奈,不过诸葛瑾虽然比之诸葛亮差些,但若是看觑徐州门户,应该是足够了。

    在此之前,只需在濮阳将曹操击败,攻下邺城,那么这一切都将有一个完美的收场,自己不必太过担心。

    两人都没有为即将来到的曹操、曹仁两路大军而商谈,尽说了一些其他之事,非是无心之失,只是沮授、陈翎两人都身感此役非常艰难,其中若有个万一,便是城破身死的下场,是故避而不谈。

    濮阳这一城地处要道,隔绝了陈留、邺城两地曹军,曹操是可通过河内解救邺城,可若是那样一来,难道不怕稳定了濮阳诸般事宜之后的沮授、陈翎两人麾军北上,将曹操大军逼入首尾不能衔接的窘迫之境吗?

    曹操的基业在兖州,翼州现在掌控在吕布手中,大军在外,没有了粮草辎重供给,曹操撑不了多久便会崩溃,而沮授、陈翎两人则可以以逸待劳,慢慢消耗着曹操的兵力、士气。

    因此曹操若想解邺城之围,那就只能够重新夺回濮阳,不然的话,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将毋需攻城,便可坐等曹洪等曹军最终出城投降,除非他们能够在城中种出粮食来。

    这也就是沮授的高明之处,攻占邺城不在于多出兵,而在于绝其后路,逼得曹军不得不弃械投降。

    而这一切的关键所在,便全部的汇集于濮阳此地来。

    建安三年七月,正是烈阳高照之时,吕布麾下军师沮授攻拔濮阳,将曹操逼入死斗的绝地。这一场大战随着颜良、文丑等将兵围邺城,曹操不得不尽起兖州之兵来濮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