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查蒂利昂伯爵不计代价的突击冲破了民兵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战线。然后……他被他的对手藏到最后一刻的预备队按死在泥沼里。直至战死, 他都没能想通自己是怎么败在一群乌合之众手里的。 此役结束,平叛贵族联军一败涂地, 他们镶金边的马鞍成了民兵们争相抢夺的战利品。没能逃走的大小贵族惨死在火枪和长戟之下——民兵不需要俘虏。山前地的保皇派贵族自此被打断脊梁,再无力左右局势。 带领民兵取得辉煌大捷的内德·史密斯成为了民兵武装实质上的领袖——不管他是否愿意,他的名字也在山前地逐渐变得家喻户晓。 然后, 就是标志着“局部起义阶段正式结束”的内海会议。 …… 第一届内海会议时, 光辉胜利引发的狂热还没消退, 意气风发的“民意代表”们什么豪言壮语都敢说出口。 你说要一鼓作气扫清山前地的所有残暴贵族, 他就说要出兵翻越遮荫山脉打到永恒之城去。 内德·史密斯不得不一遍遍给代表们泼冷水,反复陈述帝国和山前地、皇帝的军队和民兵武装之间的巨大差距。 或许是因为他冷水浇得太用力, 让代表们的情绪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以至于第一届内海议会的唯一成果就是代表们共同签署了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连名头都没有,联盟人将其称为《第一宣言》, 但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任何一个拥有读写能力的人,通篇诵读过《第一宣言》之后, 都会发现这份文件态度暧昧、措辞谦卑——而且立场模糊。 它通篇没有任何起义、暴动、革命、独立、自由的字眼,也没有表明对皇帝权威的任何否定。 它只是克制地, 甚至有些低三下四地阐述了山前地人民面临的苦难和困境:腐败的总督、不合理的税收、肆意妄为的驻军、窒息的宗教氛围……凡此种种,希冀至高无上皇帝陛下能够体察山前地民众的疾苦, 酌情剔除恶法苛政等等。与其说是宣言,倒不如说是请愿。 五十五名代表联名签署的宣言原件被第一时间送往永恒之城。这件事做完,一众代表本想就此散去。 但是内德·史密斯努力说服半数以上的代表留在圭土城,将内海议会的形式保留了下来,使其成为了一个“临时性的常设机构”,暂代山前地总督的权威并负责协调诸自由市的民兵。 老元帅之所以费尽心力也要让内海议会存续,倒不是因为他喜欢上头有人管着自己, 而是因为他悲观又冷静地意识到:失去了共同的敌人以后,民兵武装又变回一盘散沙的状态;如果没有一个能把所有民兵武装都装进去的袋子,这些今天还并肩作战的人们,早晚要因为宿怨新仇互相大打出手, 继而土崩瓦解。 不过,他很快就不用再担心“缺少共同的敌人”,因为《第一宣言》呈交御驾以后,理查四世迅速做出了回应。 皇帝将其视为对皇权的正面挑战——尽管它只是一份措辞谦卑的请愿。作为回答,理查四世派出了他最凶恶的战犬。 战火重燃,然后是第二届内海会议、第三届内海会议、第四届…… 参会的代表越来越多,除了山前地的民意代表,长桌旁边渐渐开始出现来自维内塔城邦的使节……外加一小撮顶着自以为天衣无缝、实际古怪到能被一眼识破的假姓氏的操着生硬边疆口音的旁听者。 从金马鞍战役算起,主权战争的“第二阶段”打了十二年,内海会议则开了开了十一届,几乎一年一届。 联省、维内塔、帕拉图的代表和军官经常在这个临时性的常设机构内吵得不可开交,挥拳殴斗也不是没发生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