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好,将军要我说,我便说吧。而今这形势,料得敌将于不日后大军压境。这自然并非我要长敌之志气,来灭自己威风。您想,明王坐拥几十万雄兵,其座下,亦可谓是人才济济,然,才多少时日,郎氏二雄归降于敌,郭重、彭高、韩开、郭同,均一一命丧敌手。敌势之烈,实不得不畏之。故,我以为,朔州,恐怕也是难以坚守的。” 郑伯林硬着头皮说道。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古海峰,见其并没露出什么不愉之色,便稍作思索,继续往下说。 “伯林并非怯战之辈,若是将军一意固守,伯林自当以一死以报将军。只是,这天下大势,日见分明。自江南之匪过河以来,朝廷之军是步步败退,而长安之贼,更是逢敌必克,唉,这偌大的江山,只怕半壁都剩不得了。将军,这些,您自是比我们看得清楚呢!” 听到这里,古海峰的面色微有一变。 “伯林,要我说,你还没有说完全。” 然于成栋却接了过去。 “江南之匪也好,长安之贼也罢,他们纵是再厉害,我们又岂能惧之?以将军的手段,和在大同府经营下来的名望,便是两军齐来,我们也能打个有来有回,而最坏的结果,不过是玉石俱焚而已。只是,我闻这英王之将士,实担得起义师之名,所到之处,真个是秋毫无犯,万民归心。照此下去,这江山,是谁的,可真就难说了!” 于成栋说话也是够大胆,他这一说,令得古海峰和郑伯林都不由地吃了一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