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文哥儿一点都不在意,穿好以后立刻跑到雨中玩耍,不辞辛苦地用手抓着斗笠帽檐以防它挡住自己眼睛。 文徵明见文哥儿干什么都兴致勃勃的,自然也跟着他一起换起了蓑衣斗笠来。 文徵明是个比较慢热的人,与文哥儿熟悉起来也是因为京师那些时日的相处。 等到沈周要归家时,文哥儿还积极地拉着文徵明表示要送沈周回去。 据文徵明所说,沈周还购置了别的庄子,不想被别人找到的时候就独自住过去闭关作画。 难怪沈周可以一心追求艺术理想,这不是一辈子只干自己喜欢的事都不会有任何经济烦恼吗? 才这么小的娃儿,实在不该陪着他这个老师闷在东庄。 吴宽叮嘱道:“记得别到处乱跑,早些回来。你不是要学画吗?可以跟你们石田先生讨教讨教。” 听文哥儿张口就开始喊师兄了,他爽快地回喊了一声“师弟”,算是认下了这重身份。 几人围坐桌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很是轻松惬意。 沈周对科举不感兴趣,这些年来即便有人想举荐他当官他也婉言谢绝,一心在家读书作画。但他出身书香世家,家中连奴仆都是会读书习字的,对于文哥儿这样的小神童也是颇有好感的。 沈周看着也觉得开怀,与文徵明说道:“你这小师弟倒是有趣得很。” 还是听文徵明给他介绍,他才知道沈周不单是自己隐居,他爹也隐居,他祖父也隐居,反正人全家都隐居! 他都没出过东庄,压根不认得路,哪里谈得上什么送不送? 毕竟自古以来多少画画的大佬生前都穷途潦倒,一个两个日子都过得分外清贫! 他还以为沈周不当官也不经商,每天就专心写写画画,家境应该很一般,已经做好了过来瞧见茅檐草舍的准备。 如今两人同在东庄学习,文哥儿在这边又人生地不熟,他心里自然多了几分照顾文哥儿的责任感。 文哥儿年纪小,最小的蓑衣穿在他身上也是小孩偷穿大人衣裳,斗笠更是能把他整个脑壳都盖严实了! 要是提学官已经巡考过余姚了,他今年自然就不能参与了! 文徵明道:“师弟自是有趣的,要不也不会得那么多人喜欢。我听匏庵先生说,他离京时连太子殿下都来相送。” 外头雨还没停,两人也穿上蓑衣送沈周归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