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下死手的山西官员-《大明督师》


    第(2/3)页

    “赵县丞,我需要再招募五千流民,再开一个矿,可能达到?”

    扩大焦炭产能已经万事俱备,也成了重中之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扩矿,现在必须扩矿。

    赵县丞被问的一缩脖子。

    赵县丞的表情当然一点不拉的落在了吕汉强的眼中,这老倌不是总是祈盼着吕汉强扩大招工人数吗?今天这表情似乎不对啊。“怎么?有困难?这就怪了,现在不应该是大量流民南来吗?现在山陕之地流民没有百万也差不多了,自己不过才赈济安置了区区十万,如果加上为这些流民服务而带动养活的人,也不过十五万的样子,那人还多着呢。

    赵县丞痛苦的道:“吕大人,我们现在的流民不多了。”

    吕汉强就纳闷了,这时候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应该是流民,大家怕还来不及,怎么现在看赵县丞的意思根本就不是这样啊。

    赵县丞也不等吕汉强问,就如实禀报了情况。

    流民满天下,不是没有,而是来不了。

    先第一个限制流民的是各地地方官员,原先流民遍地的时候,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不断的将流民向邻近的地方县府驱赶,这叫以邻为壑,好减轻自己地方的压力,这样的结果是,临近的县份每日都要向布政使递公文打嘴巴官司,互相指责对方这种卑鄙的行为。

    但是,在平6以工代赈开始之后,流民不用驱赶,就开始拖家带口的涌出,这样的结果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弹冠相庆,总算不再为两个县互相驱赶流民而打官司了,结果很快出现了有的县农村都快逃散一空的状况。

    没有人的县令还是县令吗?没有百姓的县,那秋粮夏税找什么人去征收?于是,这些地方官员不管百姓死活,不去治理地方,抗灾自救,而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流民外出,因此他们不惜一切手段,其中就包括现在盛行的连坐缴纳法,也就是说,一村原先有口多少,就按照一成不变收税收捐,如果有逃荒流民出走,那么那些没了农户人口的赋税徭役,就要这些还在的百姓负担,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为了自己不在增加税负徭役,一家看着一家,结果便是,大家一起饿死。

    既然不能逃出求活,那还有一个办法,揭竿而起,一时间山陕之地杆子大旗四处飘扬,如洪水猛兽般席卷二省大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