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突然的恩赏-《大明督师》
第(2/3)页
而皇上要不上朝呢?那你就是昏君了,比如那木匠吧,你怎么不上朝呢,你本份是上朝受诸臣膜拜,当然,你也就配被人膜拜了。因为,皇上说的话大多数是不算数的。
圣旨这东西神圣无比,但,没有内阁署理背书的圣旨,那就是一张废纸,因此有了中旨一说,也就是说皇上不理内阁,直接下达给大臣的自己意见的圣旨。
但这个圣旨是无效的,因此才有了大明官员以抗中旨而为荣耀,立刻清名聚升。
但是这个崇祯就不同了,不但上朝,而且还什么事情都管,而这时候的内阁呢,却有点不硬气,因为到现在,都已经换了六任内阁辅了,(黄立极?天启六年九月进,七年十一月致仕。当时崇祯已经于八月登基,施鳯来?天启七年十一月进,崇祯元年三月致仕。李国?崇祯元年三月进,五月致仕。来宗道?崇祯元年五月进,六月致仕。周道登?崇祯元年六月进,十二月降。韩爌?崇祯元年十二月进,三年正月致仕。李标?崇祯三年正月进,未来三月致仕)这样频繁的更换内阁辅,这在大明是绝无仅有的,也就是说,只要崇祯认为不和自己意思的就换掉,实在没有大家都合适的,那咱们就抽签,抽到谁算谁,这和黄雀抽签有的一比,有的一点不靠谱。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皇上,也怪大家不争气,为了内阁那几个位子,为了那个辅,大家私底下打的人脑袋出现狗脑袋,最后打的是筋疲力尽,最后大家只能本着我上不去,你也别上去的原则,让个不相干的上去。
现在的辅是李标,这已经是第七任了,但也是过度罢了。根本就没辅之才,就这时候袁崇焕下狱,建奴施虐,竟然无一计一策出来,整天上朝就是三个字:“臣附议。”
这时候崇祯是强势的,因为没有一个能和他抗衡的内阁。
“吕汉强劳苦功高,每在国朝危难时候总是挺身而出,并总是能解危局。”然后崇祯就微微的斜了一眼底下蠢蠢欲动的诸臣:“比如裁撤驿站事,若不是吕汉强勇担大任,说不得现在十几万驿卒百万家属已经铤而走险,天下形势早就糜烂。”
这就是打脸,赤果果的打脸,这时候即便有人想上前争辩诋毁也只能羞愧的低下头。
“还有赈济的事情,大家乐捐,做了楷模,当然这也是吕汉强的妙计。”
刚刚打完左面,右面又来一下,原先赈灾募捐,大家来了一个华丽的义演,当时要是那样闹下去,大家都得不到好处,结果还是吕汉强给出了一个卖官鬻爵的馊主意,但大家你好我好,最终都保全了面子,得到了好处。
“以后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用朕再一一评说,按照吕汉强的功劳,朝廷不吝惜赏赐。”然后看看底下又要出来打擂台的双方,崇祯马上压住:“当然,现在形势危机,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吕汉强的功劳等他回京之后,建奴退去,再一并叙论。”
于是低下的东林就长出了一口气,低下的孤臣就愤愤不平。
“但有功不赏终究不是办法,因此,论功升迁是以后的事情,但先给褒扬是必须的,要不寒了忠臣的心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