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逆行我的1997》


    第(3/3)页

    只不过目前的技术水平不够,很多东西还开发不出来,例如音乐的存储和播放,图片的筛选之类的。

    不过李文秀相信,这些都不是问题,技术是不断向前的,人类一直在为懒人而努力。

    智能化就是为懒人而生的。

    而互联网更是懒人的衣食父母,

    等李文秀说完。

    所有人都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

    “我艹,这也行?我怎么没想到这个,这肯定有人会用啊,有前途,绝对有前途。”

    李文秀一直都相信一个道理。

    那就是永远都不要小瞧其他人。

    校园网的创意虽然这个时候还没出现,但是一旦出现,理解的人几乎都知道它的价值。

    毕竟在21世纪初期,可还是有很多人靠写信来交流感情的。

    如果真要有这么一个平台的话,就是不火也难。

    QQ的出现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就是这么个道理。

    赵世鹏的反应很快。

    几乎是马上就反应过来这东西的厉害之处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还用什么邮件,些什么信啊,直接在互联网上就解决了。

    不过有一点困惑的是。

    电脑也不是谁都买得起的啊。

    “好是好,但是电脑一般人都用不起,这东西死贵死贵的。”

    田科学的是经济学。

    自然一语中的,马上就看出来这个事情的前提是什么。

    前提是必须有大量的学生用得起电脑,然后互联网普及度非常高才行。

    “这是肯定的,但是你们想想,这个情况会持续多少年?如果你胆子够大的话,可以猜测一下,十年…不,五年之后,我们国家会有多少人用得起电脑和互联网。”

    “这……不好说啊。”

    “没什么不好说的,我感觉十年后至少有几千万吧。”

    几千万。

    李文秀笑而不语。

    如果真的是几千万的话,那中国就玩完了。

    当然。

    这个事情他不好提前透露,中国的人口红利,可不仅仅是在劳动力方面占优势。

    消费、新技术的推广,等等,几乎每一个行业都会受益匪浅。

    阿里巴巴为什么在后来会如此牛逼,就是因为人多。

    没人你搞什么互联网交易。

    “等等,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光是在学校里面,还可以去校外?”

    刘刚突然说道。

    李文秀点了点头。

    “那当然,要是光在学校里面,那还有什么前途,我们现在是在学校里推广,然后再推入全国全社会。”

    学生都是知识分子,接受新东西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而且学生不可能一直在学校里吧。

    总有出去的一天。

    一旦他们毕业进入社会,那他们就是社会劳动力的一份子。

    形象地比喻一下就是。

    这些人就是一颗颗种子,只要他们离开校园,马上就像是种子下地,只要一场雨,就会生根发芽,然后开枝散叶。

    这种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十年不长,五年不短。

    李文秀有一个很庞大的目标。

    那就是花一年的时间创立出世界上首个校园网,然后用两年的时间推广到全国的高校。

    再花两年的时间去推广到全社会,五年的时间,足够一个校园网进入全民时代了。

    之后就是进军全球,让诸如脸谱之类的社交网络成为另一个时空的绝唱。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中国人创造的网络时代。

    当然了。

    这一切目前都还停留在大脑里面,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开始动手去干。

    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