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同人不同命-《逆行我的1997》


    第(3/3)页

    李文秀这一次高调亮相,刘宝生还是有些吃惊的。

    作为业内人士,加上又是了解国内外市场和经济学领域发展状况的行业专家。

    刘宝生可不会跟那些看热闹的人一样浅薄,c-book的市场潜力他心里是有数的。

    90年代谁不想做比尔盖茨一样的人物,但是又有谁见过全世界出了几个比尔盖茨。

    别说是现在,就是再过十年二十年,全世界也不见得有这种人物出现。

    所以啊。

    李文秀的c-book的确是让人吃惊。

    至少就目前来讲,那肯定是前途无量的。

    “你小子不说实话,说正事。”

    “刘老师,我们的在线人数刚刚突破了3万,这还是因为目前主要的用户都集中在上海的缘故。

    如果推广到全国的话,这个数字至少会增加10倍。”

    10倍,那就是30万在线用户了。

    这可比同时代的小企鹅还要恐怖,不过也不能简单地进行这样的比较。

    毕竟小企鹅这个时候还是单一的在线交流工具,不如c-book这么全面。

    不过不管怎么样。

    听到李文秀这么一说,刘宝生又一次对自己看好的这个学生有些侧目了。

    一个同时在线人数达到30万人的互联网网站有多大的市场潜力他还是清楚的。

    毕竟是在美国留过学的人,也接触过国外互联网,更经历过美国互联网最繁华的时候的景象。

    可以说。

    跟那个时候的美国佬比,李文秀这才算是哪到哪呢。

    当然了。

    李文秀的优势也同样明显,那就是中国的市场基数。

    “好好干,我觉得你们这个网站将来大有可为,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考虑考虑要不要读我的研究生。”

    说完c-book的话题,刘宝生还是谈到了这个问题。

    然而有些遗憾的是。

    李文秀似乎还是没有想好,不过也没把话说死。

    刘宝生也有些无奈。

    等李文秀离开办公室之后,他也是有点头疼。

    昨天晚上十点钟的时候。

    业内好几个朋友都打电话来问他关于李文秀这个学生的事情。

    一开始刘宝生还以为是因为去年年底发的那篇文章的缘故,后来才知道竟然是因为这家伙是c-book的创始人。

    他们做管理学和搞经济的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喜欢对一些新兴的经济体进行经验分析。

    c-book目前虽然还声名不显。

    但是一些洞察力敏锐的老伙计已经开始预测这个网站的市场价值了。

    刘宝生自己其实也不例外。

    昨晚他可是熬了大半夜去注册了一个账号,等他进入这个社交网之后,才发现原来互联网竟然还可以这么玩。

    顿时就对李文秀这个学生的想象力也是赞叹不已,心里想收李文秀做研究生的想法也就越发地强烈了一点。

    离开学院。

    李文秀一个人走在东财的校园里。

    心里又想着另外一件事情。

    去年年底杨百合突然找到他,说是想通过李文秀把永华服装厂转让出去。

    杨百合虽然没有明着说。

    但是李文秀也大抵上猜到了,意思其实就是想李文秀接手这家服装厂。

    经过上次他这么一搅合,田丽丽也想通了,打算撤出服装厂。

    田丽丽如果一走,杨百合自然没什么心思去经营一家服装厂。

    其实经营一家服装厂,李文秀是不拒绝的,毕竟衣食住行这几个行业,即使不会怎么繁荣,但是也不会衰落,一直都会有市场。

    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这几个行业其实一直是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

    现在进入,肯定是最好的时机,等再过个十年八年进去,肯定就要比现在复杂很多。

    李文秀现在担心的是,一旦进入服装行业,那金和的注意力肯定会再次分散。

    真的要做的话,就只能另起炉灶,搞一个新公司去做,这个风险还是很大的。

    四月份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

    上海的气候也算不上很舒适。

    走在路上李文秀仍然觉得有点冷,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天气不是很好,整个人都有点无精打采的。

    周围的学生认识他的人很少。

    学生时代人的心思都比较单纯,即使认识他的熟人也只会打个招呼,并不会刻意迎上去套近乎。

    不过多少还是显得有点跟这个环境格格不入。

    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李文秀无疑是带着光彩的,但是作为一个重生者,这种光环其实并不算是耀眼。

    当然了。

    很多人也会在背后感慨一句。

    同样是一个学校里的学生,当绝大多数人都在为将来的事业削减了脑袋往上冲的时候,李文秀已经能够运筹帷幄,经营一家潜力巨大的互联网网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