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小狐狸-《逆行我的1997》


    第(3/3)页

    不过李文秀似乎并不介意把自己创业的身份透露出来。

    24小时便利店目前在上海已经开了将近60多家分店,去年年末的时候,东财校门正对面的一家小型超市关门之后。

    李文秀立马让杨彪在这边把店面盘下来开了一家分店,除此之外,几乎各大高校附近都有一家分店。

    这种快速扩张的结果就是,几乎出门就能看到便利店的广告牌,人都是感官性的动物,见的多了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习惯性。

    加上便利店24小时全天候营业,方便性肯定是无可取代的,而且店里面也都是卖一些日常用品和小食品,花钱也不在多数。

    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为了方便也经常光顾,一来二去的,自然就成了店里的常客。

    时间更长一点,这些人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便利店的忠实客户,习惯总是可怕得像一头猛兽。

    一旦形成了,要想改掉就不是那么简单的。

    刘宝生虽然是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但是出国留学的经历还是让他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

    虽然说不上有多么浮夸,但是对于互联网,便利店这类的新鲜东西,他还是极有兴趣的。

    自从去年年底去便利店买过几次东西之后,刘宝生也成了便利店的客户。

    最近还专门花心思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研究了一下这个方面的课题,尤其是对国内这家叫做24小时的便利店进行了重点关注。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刘宝生的市场感知力还是极为敏感的,而且眼光也不差。

    所以猛地听到李文秀说起这个名字,立马就意识到什么地方有些不对劲。

    “看来你小子知道的东西还不少,便利店国内还不是很流行,在国外比较多,你说说你有什么看法?”

    嘿嘿笑了笑,李文秀也是被刘宝生一本正经的样子弄得有些无语。

    他可不是想跟这位大牛谈便利店的发展前景的。

    “刘老师,这家便利店就是我开的,你说我能有什么看法,自然是看好它,要不然我还不亏的连饭都吃不上了!”

    一句话把刘宝生说得整个人都愣在那里。

    脸上表情变了又变。

    最后露出一副震惊的模样。

    眼睛死死地盯着李文秀,老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你说咱们学校对门的那架便利店是你开的?”

    “对啊,上个学期期末的时候刚开的,以前不是有一家超市吗那里,老板说要搬地方,我就把店租下来了。”

    李文秀说完。

    刘宝生立马就松了口气。

    原来是加盟了一家分店。

    他还以为是什么呢。

    李文秀也不解释什么,有时候过多的解释反而是一种炫耀了。

    尽管他知道刘宝生不是那种俗人,但是万事留有一丝悬念总是好的。

    说的太透了反而不美。

    离开刘宝生的办公室。

    李文秀也没有去图书馆继续做书呆子,于他而言,重生绝对不是为了多读书的。

    商业也好,生活也好,活的轻松一些,通达一些,才不枉重来一遭。

    这也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就跟张耀撕开脸的主要原因,毕竟有些事情,违心了总是不太舒服。

    杨彪是下午过来了。

    这家伙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北边跑,曹军自从去年年底去了企业里锻炼以后,基本上也来得少。

    李红梅还一直琢磨着是不是再给他找个助手,被李文秀拒绝了。

    “前些天总算是把首都那边的一些手续拿下来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暑假就能正式进军北方的市场。”

    花了好几个月的功夫在那边蹲点,光是各种手续就等了好两个月的功夫,也难怪杨彪一直在骂那些人办事不利索。

    其实这种现象李文秀基本上没什么好说的,市场经济在国内的发展还只是初级阶段,某些方面甚至连初级阶段都说不上。

    市场规则不晚上是自然的,政府这只手,目前还是主要的调节工具。

    手续多。

    步骤繁琐。

    这都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不可避免会碰到的问题,哪有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的。

    更何况是首都这种地方,多花些时间也不稀奇。

    不过让李文秀有些吃惊的是,杨彪的耐心是越发地好了,要是换做以前,这家伙老早就开始骂娘。

    没想到去了一趟首都,反而沉稳了不少。

    “你也悠着点,那边的手续该办的就要办好,别留下什么隐患。”

    两人在学校附近随便找了家饭店吃了顿饭,对面便利店里进出的顾客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李文秀看在眼里,脸上平静如水,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