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叫做私下里打招呼,大名上说,是统一战线,把统一战线,一直划到鬼子和铁杆汉奸的脚底下。” 彭琦辉说,“王雪山,不愧为大情报专家,不愧为**农部长的高徒,他想的这个办法,非常管用,在湖西,所有的和鬼子沾上边的人,也同样怕被点上“黑红点”。 彭琦辉仍然的兴高采烈,对过去的战事,记忆清晰,如数家珍。 ——有一次,我带着警卫班,掩护过湖的干部到湖西,过封锁沟的时候,突然地,遇上了巡逻的鬼子、伪军的队伍。 老将军两个手比划着说,“就那样的,一下子,走个对脸。 自然地,我们的人少,他们的人多,又是在鬼子的地盘上。 “在这个危急的关头,我,”彭琦辉神采飞扬,好像已经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这个时候,狭路相逢勇者胜,谁的胆子大,谁就能把对方欺负住,来的是心理上的较量。” 彭琦辉站起来,满院子里走,“我把枪,放在衣袖里,先对视前面的汉奸,把他们个个看得,低下了脑袋,然后,越过他们,我不慌不忙,慢调撕柳地,直接地,向着鬼子迎面走。” “当场当时候,迎面来的巡逻的敌人里面,有三四个日军和一名翻译。” “骑着马的鬼子,见我直接的过来,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了,但是,见我是中国人,脸一沉,问:‘你的,什么地干活?’,我呢,冷静地回答说:‘我的,买卖地干活。’鬼子的反应慢,又迷惑,我趁着他的不清楚,又随机应变地说,‘太君,你们的辛苦,是大大的,回头,到我的小店‘米西米西的’干活。” 日本鬼子的中国话,说的不利落,也没多听懂我的话,但是,知道了我不是敌人,就让翻译官,接着问我。” 站在海边的院子里,彭琦辉对着我们,讲解着他的故事,“我一见翻译官要上场,我的态度,就大转变,不等对方开口,我就笑嘻嘻地,对着那个翻译官,“我的小店是粮食行,在金乡城里,专卖红豆和黑豆,就不知道了,你是喜欢红点的,还是黑点的。” 说着红点和黑点,我还朝着翻译官眨巴眼儿。 那翻译官一听,知道遇上八路军了,对我的态度,立马大转变,把腰弓成九十度,连连点头,一叠声地说,要红豆要红豆,再抬起来腰身,对骑在马上的鬼子,又是一脸的堆笑,“太君,他们的,粮食行的干活,生意人的干活,没有疑点的干活。” 鬼子一听翻译官这么说,把马一勒,“你们的,走了走了的干活。” 说着话,鬼子,带着队伍,自个干起来了自己的巡逻的活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