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新年宴客,一群别有用心的客人-《庶女的生存法则》


    第(3/3)页

    如情点头,叹气,“也罢,慢慢观察罢,反正日久总会见人心的。”又想到了什么,问:“品兰品荷,还有陈妈妈,这三人可还老实?”

    “品兰品荷做事都还勤快的,凡事都抢着干,对于咱们吩咐下去的活儿也够勤快。就是这品兰总是爱缠着咱们姐妹打听王妃屋子里的事。而品荷,这人看着也还老实,也不爱多话。”沉香尽量客观陈述自己的见地,“至于陈妈妈,王妃没有分给她差事,似乎有些怨言呢。这些日子见着咱姐妹总也是冷言冷语的挤兑。”

    如情揉了额角,“也是,人家陪嫁到王府,确是想干大事挣大钱的,”可如今却只负责守在原侧妃院子外,确实是个很憋屈的差事。

    “改明儿,给她个肥差吧,只是,就怕她做不好。”如情轻哼。

    沉香问:“王妃要给她什么差事?”

    “照顾盟哥儿吧。”

    沉香大惊,“这恐怕不妥当吧,这陈妈妈做事大大咧咧的,盟哥儿那么小,人又敏感,身子又弱,陈妈妈哪能照顾好他?王妃可千万别给自己添不必要的麻烦才好。”万一陈妈妈怠慢了盟哥儿,被太妃或其他姬妾知道,对王妃的名声可就不妙了。

    如情轻哼,“我就还怕她不出乱子。”照顾盟哥儿说轻松也不轻松,但说难也不难。单要看有几分本事与心肠。侍候得好了,她当然高兴,反之,她就有理由收拾了。否则,这樽由李氏送来的大佛还真不好打发。

    见里头吃得差不多了,已有下人进去收拾,如情也觉肚子饿了,便在偏厅里用膳。尽管如情一再求简,单她一个人就有六个菜式,一个汤菜,鸡皮虾丸大白菜汤,酒酿清蒸土鸭,鸽子蛋,青炒笋丝,一盅熬得软烂的酸辣肘子,一盘素烧野生菇,如情吃着绿畦香稻粳米饭,很是满意,虽然王府里的各类粥确实好吃,还特养人,但真经不得饿,还是吃米饭能经饿些。

    正吃得带劲,忽然里头正厅里出来一个少妇,如情定眼一瞧,起身笑道,“哟,原来是林二奶奶。”这位袁二夫人是令国公的二千金,姓徐,后来嫁与泽云候府的二房,人称林二奶奶。

    林二奶奶跟着笑道:“怎么现在才用膳呀?”

    如情笑道:“现在吃也一样,一个人吃清静。”谁叫当媳妇的都要侍候长辈。见林二奶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只得招呼她一道坐下,“刚才若是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二奶奶海涵。哦,对了,不知二奶奶吃饱没?若是没吃饱的话,就与我一道吃了。”

    林二奶奶瞧了桌上的菜式,忽然皱眉,“怎么嫂子就吃这些?也太简单了吧?”

    比起昔日的方府,这样的菜式可就丰富又高档多了,如情笑道:“我一个人哪装得下这么多?”先前更厉害,足足八大类菜,她哪吃得完,原本想着精减到四道菜,可还是周妈妈提醒她,若是她精减了,按等级,其余姨娘也要精减,想着这样终有不妥,也就作罢,只精减到了六道菜,不过却也让厨房的尽量做到荤素结合,并且素菜多于荤菜,荤食尽量少而精致,是以清蒸鸭也不过就一个鸭腿,鸽子嫩蛋也只是拳头大小的碗儿只盛了半碗而已,醉辣肘子也是最小的,刚好够她的食量。也不会剩下太多,倒掉也着实可惜了。

    而厨房的刘大厨在她接连赏赐了数回后,总算能拿捏她的胃口与喜好,回回做来和菜都是少而精致。

    但,区区五菜一汤在这位自小也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林二奶奶眼里,仍是不值一提,她望着吃得香喷喷的如情,咽下喉咙里的话,目光似有讽嘲、怜惜,庆幸,又似不甘。不过最终化为轻轻一叹,“嫂子如今已是堂堂的王妃,怎还吃得这样简单?就算妹妹一心求简,可王府的下人也着实该打,居然拿这样的饭食与你。”

    如情静了好一会儿,望着这位也差一点就成了靖王妃的徐国公的千金,笑道:“二奶奶说哪儿话呀,我一个人哪能吃那么多,做多了吃不完倒掉也纯属浪费。所以早在先前便吩咐厨房精减了些。”

    而如情的解释听在林二奶奶眼里,却又是另一番粉饰太平,对如情更是怜悯。

    一旁侍候如情用膳的沉香心有不满,却又顾忌着如情的规矩,不敢多发一言,但自家主子被人如此小瞧,也确实心头不爽,忽然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道:“王妃,下午用什么点心呢?是燕窝粥还是鸭肉粥?”

    如情暗笑这丫头一点委屈都受不得,但却故作沉吟,“天天燕窝粥也吃得腻了,鸭子粥也不想再吃了,改吃红稻粥罢。”

    沉香领命,出去吩咐了外头抱厦里候着的小丫头后,便折了回来。

    林二奶奶见状,又问:“妹妹身边怎么就一个丫头服侍?”

    按例,王妃身边四个内侍,一个头等大丫头,六个大丫头,八个次等丫头,十六个小丫头,八个婆子,四个粗役,然后分三班倒轮留服侍。而如情就算吃个饭,按例也要有两个大丫头及两个次等丫头侍候在身边,而不是只有沉香一个。

    如情暗叹,看来此人真想找出她在王府过得不好的理由才肯放过自己,于是淡淡地道:“我一向爱清静惯了,从不喜太多人在耳边聒噪。”

    林二奶奶似似非信,不过却也未说什么。

    如情也懒得与她解释,她在王府的日子虽非一帆风顺,却也不是读者们想像中的差劲透顶。


    第(3/3)页